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背后的苦衷

2024-07-07 19:48:00  阅读 3826 次 评论 0 条
万一免五开户
摘要:

面对消费企业在港股上市后的破发常态和流动性困境,众多企业却依然扎堆递交招股书,背后原因值得深思。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驱动力。

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现象解析

扎堆递交招股书的趋势

新年伊始,内地茶饮巨头蜜雪冰城和古茗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开启了内地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。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尽管茶百道已成功上市,但其股价破发后的表现依然不佳,反映出消费企业在港股市场的挑战。

从A股到港股的转战之路

多家消费企业在撤回A股上市申请后,选择转战港股市场。这背后隐藏着A股市场审核收紧和IPO节奏放缓的现状。自2023年“827新政”实施以来,消费企业在A股上市的难度增加,迫使这些企业寻求港股上市的途径。

背后的资本压力

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压力

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周期通常在5-8年之间。2015年-2016年是募资高峰期,当前这些资金大多已到期。资本的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推进IPO进程,以满足投资者的退出需求。

对赌协议的影响

许多消费企业与投资机构签署了对赌协议,这些协议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上市,否则投资机构有权提出股份回购要求。例如,老娘舅在撤回沪市主板IPO后,迅速挂牌新三板,并申请北交所上市,以避免触发对赌条款。

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挑战

港股市场的优势

港股市场相对A股审核相对宽松,且已有不少消费企业成功上市的案例,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信心。然而,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和高额上市费用仍然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
流动性问题

2023年,香港证券市场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50亿港元,同比减少16%。成交量低迷,导致部分公司市值难以体现其基本面。上市公司为维持上市地位需要支付高额成本,部分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以应对这种困境。

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背后的苦衷

港股退市潮的形成

流动性低迷导致的退市潮

截至2024年6月28日,至少有18家港股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,包括达利食品、雅士利、千百度等。这些公司股价长期低迷,市值难以体现其实际价值,选择私有化以提高股东回报。

港股退市的具体案例

达利食品在公告中提到,由于股价低迷,公司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。此外,公司股权融资能力有限,交易量低迷,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私有化的决定。

消费企业在港股破发的背后

新消费企业的破发现象

茶百道上市首日成交量为1639.46万股,随后成交量和成交额持续低迷。新消费企业在港股市场的破发现象频繁,导致投资者难以退出,资金回收困难。

港股市场的恶性循环

流动性差导致估值失真,融资效应变差,进一步拖累流动性。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新消费企业在港股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,破发成为常态。

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

政策改善流动性

近年来,港交所通过开通深港通、沪港通等措施,努力改善市场流动性。2024年上半年,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接近2023年的水平,显示出一定的积极信号。

内地投资者的参与

香港和内地监管机构正在磋商推动人民币柜台连通港股通,这将进一步吸引内地投资者,改善港股市场的流动性。

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,背后有着资本退出压力、A股上市难度增加等多重因素。然而,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和高额成本使得这些企业面临严峻挑战。未来,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内地投资者的积极参与,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有望改善,消费企业在港股上市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。

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背后的苦衷

相关问题

为何众多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? 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的原因包括A股市场审核收紧、资本退出压力和港股市场的相对宽松环境。

港股市场面临哪些主要挑战? 港股市场的主要挑战包括流动性差、高额上市费用和估值失真。

为何消费企业在港股上市后频繁破发? 消费企业在港股上市后频繁破发的原因包括市场流动性差、成交量低迷和融资效应差。

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如何影响企业? 流动性差导致企业估值失真,融资效应变差,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和融资能力。

港交所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流动性? 港交所通过开通深港通、沪港通和实施市场庄家机制等措施,努力改善市场流动性。

未来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会改善吗?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内地投资者的积极参与,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有望得到显著改善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aiair.com/post/xiaofei-qiye-ganggu-shangshi-945.html
简短标题:消费企业扎堆赴港IPO背后的苦衷
转载声明: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发布者 财云量化 

评论已关闭!